英文人名与“选择缺失症”

我的第一位英语老师拿了一本英文词典到班里来,他从A开始念,让我们跟着感觉走,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名做为自己的名字。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选了一个,而我也因为自己两个最好的铁杆都已经选了而急不可待的选了个C开头的英文名,可最终还是不喜欢。这几年从来没有跟谁说我的那个英文名是什么,我甚至在读书和读新闻的时候看到这个名字,自己都会羞赧到指缝里。

同学们雀跃地领到了自己人生的第2个名字,可班上唯有两个人硬是不肯要名字。英语老师对着他们二位连续读了几个名字,有点不耐烦,就生气地说,你们不是不想要人名吗,那给你们取动物名好了,你(指着一个男孩),叫panda;你(指着一个女孩)叫monkey!

同学们都一直觉得这个女孩暗恋这个男孩,所以她才跟着他不愿意要英文名的。当时的我怀揣着我C开头的英文名,像少先队员一样用怜悯的目光看着这俩只有动物名的人,抱着可惜。

只是没想到,两个人似乎都很喜欢他们的英文名,还在课桌上用涂改液写了他们的英文名。再后来女孩更甚,她的闺密似乎也会经常喊她monkeymonkey。

最近上班的时候总自己默默地想“选择缺失症”的问题。每天中午去食堂吃饭,食堂大概有6-8个菜。每个人按着顺序一字排开默默的一个接一个的自助打菜。人总是麻木的每个菜都打上一点点,等坐到座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吃它们中的大部分,于是浪费很多。

我称之为体制内的“选择缺失症”。如果我的单位中午不备餐,没有食堂,我会花掉一定的精力考虑中午吃什么,去哪儿吃,带餐叫外卖或者去哪个小馆子或者去超市精挑细选。总之选择的面大,浪费的部分却一定会少很多。

看到食堂里很多步入老年的前辈们安逸吃饭末了还要在窗口买一些馒头带回家的时候,我有点害怕,他们患了多少年的“选择缺失症”却怡然自得毫不知情。

不只在食堂中。在生活中,他们更是为一点点结构中的事务而充满安慰与自得,比如最高长官长达三行的签批,比如同事的新书,比如过节单位发的过节礼——完全是无招架的接受并乐于用已接受物安慰自己。而在告慰自己后,已接受物无论消费与否,皆已完成使命,抽掉了价值。却早已忘记这个世界如此精彩,也许自己多花一点点心思,就会得到更多更环保的快乐。

很高兴,我一直以来羞赧于自己C开头的英文名。再见。